
18岁,都在说:这行业钱多机会好。你在志愿表“计算机”后打勾时。机房里的286电脑风扇还在呜呜作响,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的课本在书包里散发油墨香。窗外小雨淅淅,像漫天飘落的二进制。
20岁,数据结构教室里,老教授敲着黑板:“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差一个O(n),千万级数据就是生死。”你调试着
二叉树平衡因子,隔壁机房服务器散发着幽兰的光,像创业公司许诺的期权池。深夜走廊里,键盘敲击声如暴雨倾泻。
22岁,实习生面试,大厂hr扫了眼你的简历:“我们只要985、211。”考研失利那晚,你在实验室删除整年的刷题记录,
回收站图标闪烁着像摩尔定律语言的衰减。最终去了一家游戏公司,改bug改到凌晨,策划说“能跑就行”,而你却记得教授说的“代码整洁之道”。
25岁,手机弹出同学聚会消息,高中差劲的同学在晒创业基金,你抱着键盘,继续重构遗留代码,显示器蓝光刺得眼睛生疼。
30岁,转型人工智能那年,连续通宵训练模型直到胃出血。医院走廊里用手机改PyTorch参数,输液瓶滴答声和显卡风扇的频率诡异同步。
清晨发现服务器宕机,修改时打翻的咖啡正好浸湿了CUDA文档。
35岁,拿到架构师证书那天,公司宣布全面云化转型。收拾工位时,显示器倒映着你斑白的鬓角,和身后“数字化转型”横幅一样刺眼。妻子微信写着:
“儿子想报编程班”,你苦笑着回:“不如学AI。”
40岁,开的编程培训班被在线课程冲垮。辅导儿子Python作业时,他说:“爸,现在都用ds生成代码。”你翻开珍藏的《设计模式》,书角磨损得像每个弃用的deprecated方法。夜里偶尔还会梦到大二写的第一个完整项目,那时开心的不得了。
45岁,做技术社区创作者,帮初学者答疑。某天收到大学同学的邮件,他在某独角兽当CTO,邀你去做技术顾问。看着自己依然写得一手整洁代码,你婉拒了,继续在社区解答新人疑惑,像当年的老教授那样。
50岁,你主要负责遗留系统维护,新同事开玩笑叫你“代码守护者”。午休时常打开IDE翻看年轻时写的代码,注释里还保留着对技术的狂热梦想。你发现这些古老的代码仍在默默支撑着核心业务,就像你这样的老程序员,守护着最基本的信念。
55岁,在技术分享会上,你讲述系统架构演进史。台下年轻人用AI生成代码的速度,赶得上当年你们手写代码的速度。茶歇时,有人问:“未来时AI的天下,我们学编程还有意义吗?”你举起写了三十年代码的手:“技术知识工具,思维才是根本。”
65岁,退休前的最后一个commit,你把毕业设计《基于Python的人脸识别系统》和现在维护的微服务代码一起打包存档。注释写着:“2021-2061”,关闭服务器的那一刻,显示器熄灭,窗外小雨淅淅,恍如当年敲下的第一行“Hello World”
70岁,你说你累了,该说再见了